那些NB餐厅除了卖产品,还在卖这三个字!
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,是一种能力;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,是一种智慧。
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说:“西贝莜面村真是太雷人了,点完餐服务说要跟我们玩石头剪刀布,赢一局减5元......最后连赢10场成功减了50元。”
此前,伏牛堂举行了“牛掰”的主题活动。
顾客来吃饭,店员与之掰手腕,赢了这顿就免单,输了就付双倍的钱,伏牛堂把多余的钱捐给公益机构。
如果按这个节奏,下一步被致敬的可能是“扔沙包”、“斗鸡”、“滚铁环”......
这种做法看似雷人,仔细想想,还是有点儿意思的。这种玩法的高明之处,就是把“打折”进行了“仪式感设计”。
常规操作,往往是直接打折。这种打折,是简单,不过也把产品的价值给简单掉了。但是,把“打折”引入“仪式感设计”,就截然不同了。你玩一把游戏:赢了,满足你的征服欲,成功欲。关键,你会因为好玩而加深印象。
这就是“仪式感”增加的价值,它以此暗示你:打折这件事儿,简约不简单。
当你经过这个“仪式”,你也会感觉到趣味性或成就感。而商家对产品进行“仪式感设计”,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“传播”。比如我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。
但是,仪式感真正的力量,还是需要建立在产品上。
在产品上制造“仪式感”,绝招就是“画蛇添足”。原则是:只有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。
已经被证明有效的,就是日本的茶道。日本人喝茶,干嘛搞那么多规矩,其实就是一种仪式感!
中国餐饮业也开悟了。麻辣诱惑、拾味馆和四季同仁椰子鸡都用沙漏计时来增加“仪式感”。
比如在深圳四季同仁椰子鸡,在煮鸡的过程中,会用一个沙漏提示你3分钟之后,鸡子就可以吃了。
小编的体验发现,那个沙漏并不精确计时。但是他们还在坚持用这个沙漏。这种坚持,估计就是增加仪式感,让顾客觉得“好玩”,然后进行传播。
传统餐饮人一直在使用这招。各种美食的吃法,背后就是仪式感。关键,餐饮企业要自己先进行“仪式感设计”,之后才能有“仪式感传播”。
而这种“仪式感设计”,就像是“画蛇添足”,腿画的越长,越有传播点。
谁能把蛇的腿画得越长,就越能提升产品的逼格。
比如涮毛肚,不讲究的吃法是直接把毛肚扔进锅里,感觉熟了之后,再捞出来吃。这种吃法,太过粗糙。
“画蛇添足”的吃法,就是要制造出“仪式感”。而仪式感会增加产品的情趣,扩展对品牌的认知。
在巴奴毛肚火锅,服务员会告诉你,毛肚不断从锅里捞出来,七上八下,十五秒之后就可以吃了。
你问为什么这样?服务员说是为了口感更好。
事实上,这种看似“画蛇添足”的吃法,就是要制造出“仪式感”。如果我又知道一点儿巴奴的“产品主义”,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为他们点赞。
但是,仪式感并不是简单的娱乐,仪式感所增加的,是产品的情趣,是对品牌价值的有趣表达。
巴奴毛肚“七上八下”,这个量化的动作,让吃毛肚变得有情趣,也成为制造传播的“兴奋点”。现在,去巴奴吃毛肚,“七上八下”的吃法,成为不可缺少的谈资。
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,是一种能力;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,是一种智慧。
为啥?因为增加点儿仪式感更能提升产品价值。
在世界上,最强调仪式感的团体是宗教团体。凡加入宗教、祷告、宗教节日等无不特别强调活动过程中的仪式感,以此让人产生一种神圣性与严肃性。
而一些餐企已经有意识地“画蛇添足”,把简单的产品用仪式感来增加情趣。
餐饮业的产品,过去比拼菜品本身,什么环境啊,也都是纯天然的;什么质量啊,卫生啊,都是“严禁参观”的,至于价值,更不知为何物。
现在不一样了,已经在比拼整个的用餐体验。当产品不容易形成差异化区隔,适度增加一点儿仪式感,会让产品变得更有温度。
把前戏做足了,才能高潮连连。
就像奥黛丽·赫本的经典影片《蒂凡尼的早餐》里,霍莉会穿着黑色小礼服,戴着假珠宝,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,慢慢地将早餐吃完,可颂面包与热咖啡,宛若变成盛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