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当劳、肯德基都顶不住了?什么样的餐饮能抓住食客
海底捞大力推崇服务至上是为什么?
巴奴到处宣扬产品主义又是为什么?
消费者不来,是餐厅的宣传不到位。
但顾客到店了,如何让顾客体验值爆表?
体验好,消费者才会再来。
体验营销,这也许是很多餐厅真正该用心的地方。
有没有注意到,麦当劳、肯德基在改变中国店的装修风格?
这些国际餐饮巨头也顶不住了,再不改变,讨中国消费者的欢心,他们将陷入更艰难的困境。
经常听人说,某某地方又新开了一家饭馆,环境不错,饭菜实惠;或XX店又新增了一道菜,人气儿挺旺云云。说到这里,周围人就是不去,也会怦然心动。为什么?被打动了心。
三国时,马谡在诸葛亮南伐时提出建议:“用兵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;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”,诸葛亮采纳了其策略,七擒七纵孟获,果然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。
商场如战场,对餐饮企业老板来说,坚持创新,“攻心为上”的道理都懂,但每个老板都能做到吗?如果做不到,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关于“心”的案例。
餐饮消费心理是餐饮消费中存在特定的消费心理趋势,消费心理驱使消费者进行餐饮选择。掌握了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,就可以像科幻片《明日边缘》里的凯奇少校那样,预知对方意图、秘密,从而掌握主动权,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近年来,体验营销风行,各行业终端店大力推行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体验营销是是通过看(See)、听(Hear)、用(Use)、参与(Participate)的手段,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(Sense)、情感(Feel)、思考(Think)、行动(Act)、联想(Relate)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,重新定义、设计的一种思考方式的营销方法。
那么,餐饮行业如何利用体验营销来俘获消费者的芳心呢?
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:“人的一切活动源泉皆来自需要。”客人究竟需要什么,怎样才能让客人满意,让我们从头开始吧。
首先,要善于控制顾客的期待值。
科学控制食客的期待值,本身就是心理学的巧妙运用。否则顾客希望越大,极可能也会失望越大,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,对餐饮企业品牌将是莫大的损害。
去吃饭,特别是在高峰期到那种大名鼎鼎、门庭若市的地方去,十有八九会被告知“座位紧张,请耐心等待”。有时候一忙,服务员就顾不上照顾这部分客户了,于是大多数人要么走掉,要么以看手机聊天发呆等方式度过。
事实上,在让顾客等待的这段时间,正是展现餐饮企业品牌、服务、营销特色等软实力的“黄金时刻”,如海底捞会安排专人为你免费擦鞋美甲、品尝小吃,还有店家会借此空档期让食客点菜,与他们设置在门口的吉祥物合影等。
我国台湾的鼎泰丰是怎么做的呢?他们会像某些大型医院一样,在电子屏上直接告诉顾客可能要等半个小时,但很多人只等了15分钟就买到了小笼包——欲擒故纵,很好地控制了顾客的期待值,客户反而觉得自己赚了。
其次,巧妙刺激消费者的眼球。
不少餐饮企业追求“阳光后厨”,力图让消费者将其烹饪过程看得放心,吃得舒心。
但这个创新点如今已不新鲜了——何不追求菜单的阳光化、透明化呢?
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,菜单上的菜品名字说得越具体,顾客在心里就想得越少,该菜品被选中的几率就更大。
如“大葱炒蛋”变身“山东大葱炒德青源土鸡蛋”,客户就会认为这道菜品不仅清清楚楚,味道应该会更佳,因此更乐意为其溢价而爽快地支付。
不少超市管理者认为,标明9.9元的商品比标明10.0元的更好卖——消费者的潜意识认为,整数的标价更贵,被人为改动的随意性更大。如今,这个“价格心理学”已被用在餐饮行业了。
到一连锁餐馆吃饭,发现这家店的菜单有个特点:标价上,不但没有显示人民币符号“¥”,而且很多菜品的价格只是一个孤零零的数字,如12.3、16.7——避免刺激食客眼球,以免其对价格敏感。
再次,要善于给消费者一点“颜色”看看。
人往往都是视觉动物,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会大不相同。你可能会觉得奇怪:为什么医院、图书馆主打白色、蓝色、绿色或紫色?很多餐馆却喜欢使用红色、黄色做装饰色呢?
有研究表明,绿蓝等冷色调是一种非常柔和的颜色,通常起到安抚、镇静的作用;红色则会刺激食欲,黄色则会吸引人的注意力。
大多数人会觉得咖啡蛮苦,那么怎样让你的咖啡喝起来感觉甜些呢?
一项研究成果表明,换个不同颜色的咖啡杯即可,如蓝色或透明的咖啡杯,能在不加糖的前提下,让消费者觉得苦味淡了许多。
除了“色”,不少餐饮企业在食具的“形”上也是用心良苦。如阿利茄汁面、永和大王的烩面碗看起来都很大,但整体呈深V型,实际分量并不多。这种独特的造型既迎合了消费者注重“量”的心理,又暗暗替店家降低了成本,一举两得。
善以假乱真的并非都是“奸商”。
相反,他们都是掌握了消费群体的心理的大师级管理者,如《水浒传》里的景阳冈饭馆老板。
武松来吃饭,说牛肉好的切二三斤来,这老板只切了二斤,当时觉得他好傻,干嘛不多切点、切四斤呢?可以多卖钱啊!现在得知,他是聪明人,成功运用了消费心理学——以“二”充“三”,最后收取的可能还是三斤的钱——十八碗酒之后,豪爽大方的“打虎英雄”还会记得自己究竟是吃了二斤还是三斤呢?
当然,也有透明化、阳光化的,比如我老家有种用大豆制作的“人造肉”,从名字上就直率地告诉你:这是假肉,不是真的。但真真切切的“假肉”并不因名字而滞销。
再比如浏阳蒸菜、湖南着名餐饮品牌火宫殿的餐具都很小,分量也少,但是便宜。消费者点了许多,既吃得开心也不容易浪费,老板也省了成本,一举三得。
这种“造假”模式实在值得全国同行学习!
有句话说得好:“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”。现在这句话可改为:“你若抓住食客心理,则客源自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