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天味业并购机器,扩张生猛,闷声发了大财
在国内调味品行业里,海天味业(603288.SH)已没了对手。
从2014年上市,市值从500亿元飙升到如今1600亿元,在国内快消品行业堪称奇迹。
笔者发现,过去国内各调味品企业大多割据一方,随着海天味业的200万吨年产能逐步释放,正向区域市场密集渗透。大型KA卖场里,海天产品的市场地位表现在永远占据着货架最好位置。
获得如今的市场地位,海天味业奋斗了20多年。唯一还能在中高端餐饮渠道里与之抗衡的,也只有李锦记了。
除了酱油、蚝油和调味酱这“老三件”,近年来海天味业借自身渠道优势,用并购手段强势介入食醋、腐乳等子品类,未来可能会介入到火锅底料和拌饭菜等品类。
扩张生猛
这么多年来,海天味业(603288.SH)就像一只闷声独行的狼,不声不响的把企业做到1600亿市值。
1994年,庞康把海天味业前身——珠海酱油厂改名为佛山海天调味品公司,让“海天”老品牌重新面世。
海天公司卖了几年酱油后,积累了一点家底,庞康力排众议斥资3000万元引进国外生产线,首度实现产能提升;其后,在2014年和2015年实施两次新扩产能,才让今天的产品总产能达到200万吨,无论从产能规模还是速度上,这家广东调味品企业都让同行刮目相看。
产能要得到充分释放,必须依赖于销售渠道。在产能扩张的同时,海天味业逐步建立起行销全国的渠道网络,到2016年,海天味业的渠道已覆盖全国市场,有近30万个终端网点,3000多家经销商成员。
海天的经销商队伍里也足够生猛,迅速支撑了公司释放的产能。
唯一遗憾的是,海天味业给经销商的返点,却不如友商那么给力,只能苦等海天公司周期性提价留足利润。
产品结构方面,海天最早是酱油起家,后来增加蚝油,再增加调味酱,逐步成为公司三大主力产品,2016年报显示,三大品类给公司贡献营收占比93%。
从微观来看,海天味业的迅速崛起,多款生命周期长的大单品让企业拥有了长期利润支撑。
大家应该记得台湾演员李立群为海天黄豆酱做的广告,2003年,这种产品一经推出便长盛不衰,到2013年该单品营收达到8亿元;2011年6月推出拌饭酱,两年后营收接近2个亿元;另一大单品蚝油,更是和李锦记在中高端餐饮渠道正面交锋。
受益于此,2013年至2016年,海天味业营收规模一路高歌,从84亿元飙升至124亿元,净利润从16亿元增至28亿元。当其他制造业老板们苦追利润时,海天味业早已闷声发了大财。
并购机器
经过20多年的发展,海天味业在国内做到市场绝对第一,但海天味业并不只看中“碗”里这些,调味品行业里还有更大的空间。
2014年,海天味业盯上腐乳产品,在当年4月通过并购广中皇食品,让腐乳成为公司首个扩展的子产品。
到了2017年初,海天味业将触角伸向食醋行业,北上江苏,在恒顺醋业(600305.SH)的腹地镇江收购丹和醋业,多少让对手心头一颤。
收购的当年上半年,丹和醋业就为海天“爸爸”交出成绩单,贡献净利153万元。同期,海天味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7.11%,归母净利18.2亿元,同比增长22.70%。
当然,海天味业的调味品版图还不局限于这些,公司董秘张欣曾对外表示,公司还会涉足火锅底料、拌饭菜等产品。这意味着,海天味业在跨品类方面还会有很多动作。
最近几年,海天味业已将并购的手段用得得心应手。借助自身渠道,可让收购的子品类在市场上迅速铺开。
拿食醋产品来说,截至目前,海天味业的食醋市场份额1.6%,远不及恒顺醋业的4.8%。但回看海天味业的扩张战绩,携渠道优势海天食醋板块赶超恒顺醋业也并非不可能。
在全国已有3000多家经销商,50万个终端网点情况下,海天味业仍在继续推进渠道下沉的速度和规模效应,据说未来一个经销商要覆盖20万人的规模。